廣西農牧網—-中國農牧企業權威性新媒體平臺,網站立足于廣西,面對中國和東盟,為“三農”提供促銷平臺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宣傳服務、物流服務等,為廣西農牧企業搭建及時順暢的信息交流平臺。
育肥豬飼養管理
育肥豬在冬季要有合理的圈養密度,可以利用有效的空間,降低養豬成本,飼養密度過大,則育肥豬會因為空間狹小而引發惡癖,如隨處排泄糞尿、咬尾,相互擁擠而臥,被毛粗亂,活動減少,在窩內的排泄次數增加,同時為了維持體溫增加了采食量,但飼料轉化率降低,增加了養殖成本和疫情的發生。
注意圈舍的通風換氣,保持圈舍的清潔干燥,育肥豬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8℃-23℃,因冬季氣溫較低,豬會消耗部分能量御寒,可以適當增加飼料中能量飼料的比例,玉米增加到60%以上。
在冬季育肥飼料中適當增加維生素的添加量,提高育肥豬的抵抗力和抗應激的能力。保持適溫的前提下,合理加大通風量,可以在每天的上午11點至中午1點之間通風30分鐘左右,可以顯著降低各種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母豬飼養管理
后備母豬。冬季后備母豬因天氣寒冷,光照少,運動不足,常發生發情相對推遲的現象。
為了降低冬季低溫對后備母豬的影響,飼養管理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多喂含維生素A、維生素E的青綠飼料及胡蘿卜等促進其及時發情;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前提下,多讓后備母豬運動,接觸陽光;根據體重和膘情適時配種,不能過胖或偏瘦;遇有發情不明顯或不發情的,可以用催情多胎寶受孕效果會更加顯著。
妊娠母豬。冬季對于妊娠母豬影響較大的是因受到冷應激后,母豬會發生不同程度的“低溫癥”(體溫低于38℃)和“腸便秘”。這是低溫時母豬為了抵御寒冷,全身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降低而引起的。
腸便秘是隨著胎兒的增大,擠壓腸道的蠕動空間,再加上冬天低溫,胃腸道蠕動緩慢,功能紊亂所致,妊娠母豬長時間處于冬季冷應激下,可能導致自發流產和膘情過瘦,體況下降,抵抗力差,誘發疾病。
妊娠前期為了讓妊娠母豬有更多的胚胎著床,母豬配種后的前三周應降低飼喂量來增加胚胎的著床數量。
妊娠中后期應加強運動,防止便秘的發生,可以在飼喂日糧中加大粗纖維飼料的比重,如:草粉、糠、麩皮等。分娩前三天逐漸降低飼喂量,以有效降低母豬產后不食的現象。
要保證豬舍的干燥,防止潮濕引起路面濕滑,以免引起母豬摔傷造成流產。冬季因為天氣寒冷,豬體表的毛細血管收縮,導致正常脂類物質分泌減少,蹄殼得不到韌性保護,彈性韌性減退,脆性增加,常發生蹄裂現象,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H和蛋氨酸鋅,能有效降低冬季母豬蹄裂現象。
哺乳母豬。哺乳母豬在冬季尤其要做好保溫工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地熱、暖氣或者暖風爐等,但保溫的同時要保證豬舍的通風換氣,母豬的墊草要勤更換。
冬季哺乳母豬的營養一定要全面,為了防止冷應激對哺乳母豬的影響,建議把哺乳母豬料用溫水調成稀糊狀,這樣會大大增加哺乳母豬的采食量和泌乳量。
消毒
在冬季寒冷低溫的環境下,許多病原微生物都處于休眠狀態,對外界環境的消毒都有較強的抵抗力,因此在消毒豬圈舍時,要把豬舍增加溫度,來激活病原微生物,才能起到殺菌滅毒的作用,常用的消毒劑中,有許多消毒劑要求在溫度適中的情況下完全溶解,才能充分發揮其消毒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