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農牧網—-中國農牧企業權威性新媒體平臺,網站立足于廣西,面對中國和東盟,為“三農”提供促銷平臺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宣傳服務、物流服務等,為廣西農牧企業搭建及時順暢的信息交流平臺。
帶領村民種茶走上致富路
——記廣西壯族自治區黨的二十大代表祝雪蘭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供稿)
今年小暑,一場夏雨給廣西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近千米海拔上的茶園帶來了清新空氣,沿著山勢起伏種植的一層層臺地六堡茶樹顯得特別的油綠發亮。
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祝雪蘭像往常一樣,帶著幾名村干到旭溝組六旬老人鄧元清、盤桂賢家里,幫他們采收夏茶,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傳統潤童心 薪火代代傳,祝雪蘭(右二)教授“小茶童”識茶
六堡因茶而興,村民因茶而富。六堡茶是中國歷史名茶,因產自蒼梧縣六堡鎮而得名,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一年四季可采摘。
作為六堡茶核心種植區域,山坪村地處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區,曾是自治區級貧困村,山多地少的自然條件是制約山坪村發展的最大因素。2008年,祝雪蘭當選為山坪村黨支部書記,立志要尋找一條讓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道路。
14年來,祝雪蘭帶領村民修路,架電線、網線,種茶和八角,幫助村民一步步走上致富路。2016年,山坪村成功脫貧。成熟茶園從十年前的300畝擴大到如今的1500畝,成立了5家茶葉合作社。
“我們村種植六堡茶有1500多年歷史,單靠種茶,村民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單一?!蓖奖橐暗牟铇?,祝雪蘭皺起眉頭苦苦思索著如何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腦海里浮現出來:把傳統六堡茶制作技藝傳授給村民,大家一起提高茶樹附加值,把產業做大做強。
祝雪蘭(中)傳授茶農摘茶技術
祝雪蘭家的六堡茶制作工藝代代相傳。當她在家庭會議上提出這個想法時,全家人都不理解:“這是祖傳手藝,怎么能傳給外人?”
“制茶是條好路子,我們不把制作工藝傳授給大家,全村人靠什么走出大山?”她向家人分析,六堡農家茶各家各戶制茶手法不一,茶葉質量參差不齊,抱團發展才能壯大產業,也是山坪村進一步發展的最佳出路。
經過真誠耐心地開導,最終祝雪蘭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無償獻出了制作六堡茶的祖傳秘方,創辦“茶園講堂”,用自家炒茶的小平房當教室、搞培訓。山坪村和周邊村鎮的村民都慕名前來討教,人多的時候,她的父親和兒子也一起當老師,示范“三炒三揉”等制茶技藝。后來,大家都親切地叫祝雪蘭為“祝師傅”。
經過傳授和培訓,她帶出了專業制茶師80多人,讓近千名茶產業從業者掌握了傳統制茶工藝。山坪村六堡茶制茶技術也逐步推廣開來,村民們種茶、制茶的積極性和收入都得到了提高。祝雪蘭更是成為了村民發家致富的“主心骨”“領路人”。
祝雪蘭在制茶
60多歲的村民黃雪清原本是貧困戶,想加入種茶行列,可家里缺乏勞動力,也請不起人,一度對學習種茶失去信心。祝雪蘭走訪得知后,就上門傳授技藝,每年幫她收茶?!安刹璧臅r候我會來幫忙,銷路你也不用擔心?!弊Q┨m不僅給黃雪清吃了“定心丸”,還幫助她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拔曳N了3畝多茶樹,一年有兩三萬元收入,我很滿足了?!秉S雪清笑著說。
授人以漁,抱團發展,做大做強,祝雪蘭帶領村民們走出了一條六堡茶產業發展之路。
2018年5月,祝雪蘭注冊“祝雪蘭云霧六堡茶”品牌,有了技術和品牌支撐,山坪村的六堡茶產業日益興旺。
村民富了,產業興了,還要讓鄉村旺起來。2017年,祝雪蘭組建起瑤族文化文藝隊,在新建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舉辦山坪村首屆瑤族文化節。經過傳承改良的瑤寨盤王舞、花鹿舞、瑤族山歌等特色表演,給游客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能將茶文化、瑤族文化、旅游產業結合發展,以民族特色生態旅游助推鄉村振興,應該是很不錯的發展方向?!苯涍^再三思索,祝雪蘭又帶領村“兩委”開始謀劃文旅結合發展新路子。
在翠綠的茶山上,祝雪蘭等人用爭取到的項目扶持資金,建成“風雨棧道”和觀光亭;與深圳一家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集民宿、茶園等為一體的原生態旅游度假項目……
如今的山坪村交通越來越便利,村貌煥然一新,六堡茶實施標準化生產,引進公司打造茶旅綜合體,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幅以茶興村、以旅強村、以文厚村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鋪開。